連日來,中國電科全系統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。大家表示,全會對“十五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,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,要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,加快提升政治能力及戰略能力,搶抓體系化智能化機遇,深化“一鞏固三做強”業務布局,擔當實干、奮楫爭先,一步一個腳印把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。
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
智能院表示,將結合戰略能力提升,大力推動內協同外聯合,發揮智能基座產品賦能增智特性,以“業務+改革”雙輪驅動,外聯合國家實驗室、一流科技公司等,強化智能根技術創新,完善智能基座核心產品譜系,支撐發揮好創新協同組織的要素疊加優勢,并圍繞用戶需求,以“工程+技術”協同攻關,打造領域應用生態,為培育壯大智能科技領域的新質生產力作出貢獻。
中國網安、30所表示,將聚焦三大業務領域,以體系化、智能化、數字化、服務化為牽引,持續打造核心技術產品,優化產業布局,謀劃重大工程。積極融入黨和國家戰略布局,不折不扣履行好國家網絡空間安全主力軍和戰略科技力量使命責任;持續建強網絡安全專業,切實發揮網絡安全核心平臺作用,深化改革試點,構建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,為進一步鞏固國家安全屏障貢獻科技力量。
47所表示,將以全會精神為引領,聚焦“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”的戰略要求,系統謀劃集成電路領域發展新藍圖。把握“十五五”歷史機遇,加速關鍵項目攻關,全面提升自主研發能力,積極拓展市場應用,以核心芯片技術的突破,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。
51所表示,將牢牢把握裝備體系智能化升級的歷史機遇,推動區域協同、一體化改革發展,加速“十五五”規劃論證落地。聚焦新形勢下的作戰與裝備需求,加快科技人才梯隊建設,深耕行業優勢領域,挖掘特色裝備潛能,聚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打造具有行業引領力的產品,補齊體系短板弱項,以實干與擔當守護電磁頻譜安全,為強軍事業貢獻力量。
法研院表示,將強化政治引領,把司法大數據工作融入國家法治建設全局,以專業的司法研究報告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撐,聚力支撐“數字法院”關鍵任務,提升服務審判工作現代化的能力水平;深化戰略布局,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,突破人工智能、法律科技領域關鍵核心技術,擴大數據要素行業標桿的領先優勢,以高質量數據要素建設成果助力“十五五”時期數字中國建設行穩致遠。
華錄表示,將緊緊圍繞集團公司“一鞏固三做強”業務布局,深化“1+3+N”數字經濟發展戰略,錨定科技強國、交通強國、文化強國建設目標,在大容量藍光存儲、智慧交通、全數據要素治理、科技與文化融合等方面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造就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過硬產品。
打造戰略科技力量,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
8所表示,要聚焦光互聯核心元器件自主創新,鞏固特種光纜領域行業優勢,持續做強光器件、光端機、光傳感基礎,拓展海洋信息裝備、空天信息、無人智能應用等新域新質,推動“技術-產品-產業”深度融合和迭代升級。積極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,推動研發、制造、管理全流程能力提升,在增強核心功能、提高核心競爭力上展現新作為。
電科東信、50所表示,將堅定履行強軍首責,全面推進體系化智能化發展;持續鞏固網絡通信、數字身份安全等行業優勢地位,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,全力打造“第二增長曲線”;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,充分發揮“前沿移動通信創新中心”牽引作用,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,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更好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。
電科國際表示,要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“一帶一路”,發揮平臺在市場、信息、人才等方面特有優勢,增強戰略功能與牽引作用,加速拓展重大標志性項目和“小而美”民生項目。堅持市場驅動,圍繞“拓展國際循環”,主動融入體系化智能化產業變革,鞏固傳統優勢,擴展新域新質,積極培育國際化領域新的增長極,為實現“十四五”圓滿收官與“十五五”良好開局提供堅強保障。
電科資產表示,要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,充分發揮“電科資管”資產智能撮合平臺作用,統籌“電科智選”“電科招采”等平臺功能,持續推動數智技術與核心業務深度融合,以數智技術賦能產業轉型升級,全力支撐“數智電科”建設,為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。
電科航電表示,將深度參與國家大飛機工程,全面保障國產大飛機商業運營,按照集團公司提升戰略能力要求,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積極打造國家民機工業體系戰略科技力量,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貢獻電科力量。
電科太力表示,將堅持創新突破,立足科技型供應鏈服務商定位,不斷優化“三大平臺”業務布局,進一步推動數字化營銷平臺增效益、提質量,供應鏈保障平臺謀創新、優服務,產業化協同平臺強合作、鑄能力,促進平臺經濟、回收經濟健康發展,為高質量實現“十五五”發展目標貢獻力量。
電科財務表示,要從管理理念、協同機制、閉環落實、改進完善等方面全鏈條深化大司庫體系建設攻堅效能,持續提升司庫工作組織力、系統保障力、數據支撐力、風險防控力、監督震懾力,建強“血液系統”,服務集團公司智能化穿透式監管體系加快實施落地。